前 言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大学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学校历来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深入贯彻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始终以毕业生充分就业为工作目标,确保“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逐渐构建就业教育、管理、指导、服务为一体的校院两级工作模式,建立富有特色的服务平台和指导体系,实施多元化的就业帮扶等措施,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长期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我院2015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对我院2015年就业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从2015届毕业生生源分布、就业地区分布、就业单位性质、各专业就业情况、就业特点和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并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工作提供数据参考和依据。
新的形势和任务促使我们要不断改革、勇于思考,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新的2016年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各级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部署要求,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切实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努力实现2016年我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更大进步。
一、背景概述
201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699万人;2014年,这一数字达727万人;2015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749万人。就业人数不断刷出新高,“史上最难就业季”被年年拿出来用。但是大学毕业生真正的就业状况是怎样的?需要事实和数据说话。
根据就业状况,可以把各专业分为“红、黄、绿牌”专业。红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黄牌专业指的是除红牌专业外,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绿牌指的是失业量较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
2015年大学毕业生红牌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与2014年相比,部分专业一致,各专业就业状况具有持续性。2015年本科就业红牌专业有生物工程、美术学、生物科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心理学、法学、音乐表演,其中法学、生物工程、美术学专业上届也是红牌专业。高职高专红牌专业有法律事务、语文教育、初等教育、投资与理财、应用日语、国际金融,其中法律事务、语文教育专业上届也是红牌专业。2015年本科就业黄牌专业有体育教育、动画、英语、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高职高专黄牌专业有会计电算化、工商企业管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2015年本科绿牌专业有建筑学、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车辆工程、矿物加工工程。高职高专绿牌专业有:铁道工程技术、电气化铁道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供用电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出现红、黄牌专业的原因既可能是供大于求,也可能是培养质量达不到岗位需求,反映的是全国本专业的总体状态。
二、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以我院毕业生的流向、就业统计率等核心数据作为参考,分析我院在毕业生就业方面的现况,尤其是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众所周知,就业率是反映学校就业状况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数据,而2015年我院学生就业率的情况还是不错的,大部分专业的就业率都是80%以上,部分专业就业率达到了100%。
整体的就业率统计如上表所示,专科生由于大部分选择就地就业(即湖北省范围内),所以就业率很高,除术科类就业率为78.57之外,学科类专科生的就业率都在95%以上。本科生的总计就业率为81.76%,其中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就业率达到了最高的100%,36名毕业生实现全部就业。
在表3-2中,就业率的构成来源中,自主选择的灵活就业仍然占据着2015年我院毕业生就业的主流,其中本专科的此类就业占比分别达到了61.76%和75.22%;除此之外,协议就业率的本专科占比17.56%与7.39%,也反映了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学历还是有要求的。可以看到,本院2015年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率仍然偏低,本专科的占比仅为0.59%和0.43%,一方面与本院专业性有关,另一方面突出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难度和面临的挑战。
表3-4 就业率派遣统计表
由表3-4可知,我院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构成将就业的专业、整体就业率和就业的来源情况进行了集中的展示,而灵活就业率的大大提升意味着现在的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但是自主创业率的低迷仍然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尤其是在国家大力倡导“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今时今日,如何推进我院未来毕业生自主创业率的提升是最大而现实的任务。
我院2015年毕业生的派遣情况如表3-4所示,共计毕业生人数为1420人,选择回原籍的高达1356人,总占比达到了95.5%,而选择升学的毕业生本专科生分别只有22人和20人,占比率极低。当然,本科派遣人数只有22人,占比极低。从此类数据中可以看出,我院2015年毕业生的就业首要选择仍然是回到自己的户籍所在地、家乡找工作,走上社会,开始新的工作生涯。因此,如何更好的推进我院毕业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毕业生的长期发展水平,应该引起一定的重视和关注了。
三、毕业生地域流向分析
地域流向是反映我院毕业生毕业走向的重要信息,而从下面的统计中可以看出,2015年我院毕业生的总毕业人数达到了本科1190人,专科230人,其中学科系的本专科毕业人数分别为226人和174中;术科系的本专科毕业人数分别为964人、56人。这其中,湖北省由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先发优势,在本专科就业生的选择中处于明显的优先地位,如学科系的毕业生中本科选择湖北省的达到了162人,专科达到了171人,占比分别为71.7%、98.3%,专科生选择本省就业的几乎达到了“全员就业”的地步。
从表4-1中还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除了我院所在的湖北省占据了地理优势之外,毕业生最大的流行省份还包括我省周边临近的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等,如术科系的2015年毕业生中,本科生选择福建省、湖南省和江西省的人数分别达到了16人、14人和10人;而北方省份在其中的占比是较低的,这也反映了我院就业的去向大都在湖北省或湖北省临近的南方各地省份。
四、毕业生就业的特点
一、毕业生就业状况特点
通过之前的一系列数据,可以突出的反映了我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方面的如下特点:
1、毕业生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我院所在的湖北省,就业毕业生数为1420人,留在湖北省就业的达到了1223人,总占比达到了86.1%,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在省外就业市场开拓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比如,北方的广大省份,应该成为我院2016年你也是及未来毕业生着重考量的区域。
2、毕业生就业专业相关度较高,主要集中在体育教育、体育服务与管理等方面,一方面与学校的学科特色、人才培养定位保持一致,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在就业时,专业依赖现象比较普遍。
3、从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看,国有大中型企业单位所占比例有所下降,需要在就业市场开拓上,与大中型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开拓大中型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及其他企业的数量。
4、正式签约率有所下降,灵活就业比例提高,这与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基本一致,也反映出部分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呈现出多样性、灵活性的特点。
5、我们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远远大于毕业生数量,但仍有学生没有就业,一方面有部分学生准备继续升学,另一方面说明毕业生期望值过高,在下一步就业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大毕业生就业观念的教育和引导。
五、反馈和建议
学生就业状况是检验与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指标,学校建立了就业与招生、培养、学生管理“4+1”联动机制,及时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进行反馈与建议。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实现办学定位、提高办学质量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招生、培养和就业的协调发展。
(一)立足于社会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的要求,明确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把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摆在突出重要位置;要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和学科建设,提高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质量;要主动根据社会需求、与学校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切实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着眼职业发展,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着眼于学生职业发展,注重拓宽专业方向,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学校及时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大力促进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全新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以拓宽和强化学生专业基础为核心,精心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为核心,全方位搭建专业方向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系统设计实践教育教学活动。切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三)整合学校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加大我校校领导对创新创业工作的高度重视,积极进行部署、动员,建立创业实训基地,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多样化教学体系,通过加大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比重,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创业实践,增强创业教育教学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实效性。 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活动,为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模拟创业等实践活动提供支持;积极争取各方支持,聘请社会上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大学生创业团队导师,切实帮助大学生识别创业机会、整合创业资源、设计创业计划、防范创业风险,提升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着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创业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和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六.工作展望
2016年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毕业生生源结构发生变化,专科毕业生人数有所下降,本科毕业生人数有所增加,根据2015年对在我院招聘的部分重点用人单位调查访问所掌握的信息,不同行业间岗位需求不平衡的现象仍然存在,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
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以教育部的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学院实际,落实学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促进就业工作服务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把个人成长、成才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事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力争使2016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